查看原文
其他

依恋发展的里程碑

新曲线心理 新曲线心理 2019-07-02


01

09-2018

孩子建立依恋后,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

导读:“照料是一门课程,在照料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依恋。发展、学习与依恋紧密联系,依恋关系建立后,孩子才能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个体终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可能在婴儿期换尿布、洗澡、穿衣、梳洗以及喂饭时得到了初步发展。”

LEARN MORE



一个小宝宝躺在客厅的地板上,身下铺着毯子,正在哭。此时,让其安心的声音从另一个房间传来:“我知道你饿了,我马上就来!”听到熟悉的声音,宝宝停止了哭泣,但是当他发现没有人立即出现时,就又哭了起来。照料者(通常是母亲)拿着热好的奶瓶匆忙跑进来:“等着急了吧?”宝宝仍旧继续哭着。“好了,好了,我这就抱你起来喝奶。”照料者弯下腰,伸开双臂轻轻地把他抱起来。宝宝的哭声逐渐减弱,照料者抱着他穿过房间坐在舒适的椅子上。


当他被抱起时,宝宝的整个身体都在传递着他对即将发生事情的期待。他紧绷着身体,兴奋地挥舞着小胳膊,目不转睛地盯着照料者的脸。当照料者坐到椅子上时,宝宝便疯狂地扭动身体,嘴巴努力地去够奶瓶。当含住奶嘴时,他闭上眼睛,握紧小拳头,欢快地吮吸着。“这就是你想要的,现在感觉好多了,是不是?”照料者温柔地对他说。几分钟后,小宝宝开始放松下来。照料者抱着宝宝依靠在椅子上,移动着寻找舒服的姿势。“你真的饿了,对吗?”小宝宝继续吮吸奶嘴;过了一会儿,他放缓了吮吸的速度,松开小拳头,一只小手伸出来想抓东西。照料者用手指触摸了一下他的小手,小宝宝立即紧紧地抓住了照料者的手指。照料者紧紧地拥抱着他,然后亲了亲他的额头。这时,宝宝睁开眼睛,盯着照料者。照料者也面带微笑地回看他。他停止吮吸,吐出奶嘴。紧盯着照料者的脸,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然后,他依偎在照料者的怀里,继续满足地吮吸着奶嘴,他的小拳头紧紧地攥着照料者的手指,眼睛一直看向她。


以上场景便是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依恋!它是一种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其最本质的要素是照料者对婴儿的亲密和回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依恋发展的里程碑,清晰地了解依恋关系是如何变化的,是如何发展的,将帮助你更好地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依恋发展的里程碑


依恋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儿童以后的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情绪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婴儿的哭闹、对陌生人的抗拒以及试图跟随要离开的家长等行为都向我们表明了依恋关系是如何变化的。更仔细地观察这些行为,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婴儿是如何发展依恋的。


婴儿生来就具备促进他们自己依恋发展的能力。我们可以想一下婴儿那些能够吸引成人注意的各种行为。新生儿的哭声很容易拨动人们的情感,人们难以忽略他们的哭声。于是哭就成为婴儿寻求照料者做出回应的最强烈的信号之一。


大部分婴儿生来就具备的另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是,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新生儿的眼神能让大部分成人的心软化。另外,如果你轻轻地触碰新生儿的手指,他们通常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指。如果你对醒着的新生儿说话,他们喜欢把头转向你。如果你悄悄地起身离开他们,他们的目光会一直追随着你的脸。所有这些行为都能促进依恋关系的发展。


研究表明,婴儿从一开始就会对他所依恋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之后,当依恋对象离开房间时,婴儿就会哭泣,这种偏好反应变得更加明显。这是一种重要的迹象,它表明信任正在发展。他们会紧紧跟随依恋对象,最初只是用目光追随,后来等他们会爬后,他们会爬向依恋对象。


你可以回顾一下开篇关于喂养经验的例子,以及婴儿与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互动。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例子中的婴儿和照料者就像一个整体,他们都能感受到这是一种紧密关系的亲密瞬间。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即互动的同步性,就像一段“情感舞蹈”。在互动的过程中,照料者和婴儿互相传递重要的信号。他们一起分享情感,尤其是积极的情绪交流。婴儿具备愉悦他人的能力;反过来,这也会让婴儿自己感到愉快。开篇例子中的喂养经验说明了涉及依恋的某些行为表现。通过这些相互的回应式行为,例如触摸、爱抚、眼神交流以及喂食等,婴儿与照料者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关系。

 


另外,有关脑研究的新信息表明,这些早期行为有助于形成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可能刺激到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通路为培养信任感奠定了生理基础。积极的早期经验加强了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婴儿需要与成人建立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依赖他人的养育和关爱。婴儿具有依赖性。依恋是确保婴儿获得情感和生理双重呵护的自然方式。

 

一旦婴儿能够从其他人中区分出他们的母亲或照料者时,他们就会体验到两种焦虑。第一,在大约8~10个月大时,婴儿开始对陌生人产生恐惧。第二,在婴儿能够准确辨认出母亲后,他们总是会担心失去母亲。后一种恐惧通常出现在婴儿10~12月大时。这两种恐惧表明,婴儿具备了区分和识别差异的能力,同时也是大脑发育的明显信号。与第二种恐惧对应的是,婴儿还不能理解从视线中消失的目标仍然存在。皮亚杰将这种现象称为“客体永久性”。婴儿担心母亲离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还不能预知这种分离只是暂时的。清楚了这一点,照料者就能理解为何在家长离开后孩子总是表现出绝望的抗议了。

 

这也有助于强调依恋过程中的依赖性、心智发展和信任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黏着妈妈,哭着不让妈妈走的时候(明显的依恋行为),他其实是在表达“我知道我需要你”(心理功能)。随着这个孩子心智能力的发展,他的经验会告诉他,他相信母亲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当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是友好的,并且能满足其需求,那么信任就会随之建立。随着婴儿不断长大,并能通过学习自理技能来接受照料时,他们就能从依恋关系中培养自主性或独立性。婴幼儿越来越容易接受父母离开自己的现实,因为他们知道父母还会回来。这种信任某种关系的能力是自主性发展的基础,自主性是学步期的焦点问题之一。

 

儿童在父母或主要照料者离开时产生的焦虑称为“分离焦虑”。分离焦虑通常在儿童1岁时达到顶峰。因此,在1岁时被送进托儿所的婴儿通常很难适应与父母的分离。如果父母在分离焦虑达到顶峰之前或之后把孩子送到托儿所,那么孩子就能比较快地适应新环境。

 

在优质的婴幼儿照料中,儿童会把父母或熟悉的照料者视为家的港湾或信任的基地,从而获得勇气去探索和实践(培养心理和社交技能)。他们会定期地环顾家长或照料者是否还在附近,重新获得能量去四处活动,继续探索周围环境。当父母打算离开孩子时,不应该偷偷溜走,这很重要。家长跟孩子道别,这有助于孩子理解离别是可预知的。久而久之,孩子就能知道父母回到身边也是离别的一部分。善解人意的照料者能够敏锐地察觉孩子潜在的负面情绪,并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接受孩子的这些情感,不去干扰他们,为婴幼儿的情绪发展提供安全基地。


依恋发展的路径


前依恋阶段:无区别的反应(出生至12周左右)

婴儿早期的行为,诸如哭闹、注视和抓握,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以获取成人的照料和安慰。这一阶段的婴儿尚未形成依恋,因为任何成人都可以照料他们。

   

依恋建立期:关注熟悉的人(10周至6~8个月)

在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会对熟悉的照料者做出社交式的反应,诸如咕咕声、微笑和咿呀学语等。他们通常会长时间地注视陌生人,并对此感到恐惧或不安。婴儿对照料者的信任也开始发展。

   

依恋明确期:主动寻求亲密(8个月至18~24个月)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对熟悉人的依恋非常明显。当他们信任的熟人离开时,他们开始表现出分离焦虑,感到不安。他们能意识到他们需要某个人(认知功能),并且积极传递相对成熟的社交信号,喜欢抱紧照料者来抗议暂时的分离。他们将照料者视为安全基地,从这里出发去探索新环境,并在必要时返回“基地”以获取情感支持。

   

互惠关系的形成期:伙伴关系的行为(24个月以后) 

在这一阶段,学步儿开始理解成人的到来和离开。他们能更容易地应对与照料者的暂时分离,更加从容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语言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加工分离经验(例如“你睡醒后我就会回来”)。

   


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照料者,了解依恋的发展,才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当面对孩子哭闹不止、难舍难分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父母应对分离焦虑呢?

 

应对分离焦虑

1.让父母理解一旦与孩子说再见后就要立即离开。有些父母在与孩子分离时比孩子还焦虑。其他照料者应让父母明白你完全理解他们分离时的心情,但是告别后立即离开有助于孩子更容易应对分离焦虑。


2.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避免让你自己也受其情绪的影响。对某些成人来说,很难控制分离情绪,因为这可能会触发他们想忘却的某些经历。其他照料者能对分离情境做出的一种反应是,通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尽量淡化这种事情来使孩子摆脱这种情绪。(“来这边,没那么糟糕。你知道妈妈会回来的。”)


3.为儿童创设有趣甚至是迷人的环境,当他们情绪平复后能很快地投入其中。





本文改编自《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照料是一门课程,在照料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依恋。发展、学习与依恋紧密联系,依恋关系建立后,孩子才能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个体终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可能在婴儿期换尿布、洗澡、穿衣、梳洗以及喂饭时得到了初步发展。”

鸣谢: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

>>>1.蜗牛带我去散步︱一个咨询师妈妈谈她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2.《婴幼儿及其照理者》︱试读

>>>3.新书上架 ︱《儿童成长教养导图》,写给父母、老师和其他儿童工作者的科学育儿指南

>>>4.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5.新书上架 ︱《有目的地领导:幼儿保教管理工作中的情绪智力》

>>>6.好书推荐︱编辑告诉你为什么选择“它”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希望能以图书为依托,为您提供专业的养育知识,和您一起讨论养育中的困惑,欢迎扫码加入“新曲线儿童成长交流群”~


图文编辑:文心



点击“阅读原文” ,可购买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